本校的创办,可以追溯至1938年,迄今已八十余载。李延青先生高瞻远瞩倡议办学,负起作育英才,培养国家栋梁的责任。幸得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及教会拨出地皮作为建校之用,本校得以创办,原名为公民学校,设址于市郊加拉文星,天主教会之一块土地上,面积约一英亩。本校草创之际只有简陋的亚答木板校舍。开学之日,学生只有十多名,教师亦仅三位。李延青先生亲自担任校长一职前后长达十五年之久。在教会与热心教育人士支持及李校长领导下,困难逐一克服,奠下承传华教薪火的扎实根基。 第二次大战期间,本校被迫停办,至1946年才宣告复校。由于战时失学儿童颇多,本校甫告复办,学生人数即激烈暴增。为解决学子骤增、课室不敷应用的问题, 教会筹备兴建校舍, 备尝艰辛, 才建立了A座两层校舍, 计课室七间及一间办公室。当时,学生人数已达二百八十多人。时代的巨轮不停地向前迈进, 亚庇也随着时日迅速发展,人口增多,入学人数也相应地上升,导致课室不敷容纳。 1963年,在岑选青神父的领导、热心人士及教友的合作之下, 本校又再兴建B座二层楼校舍, 内有七间课室、图书馆、校长办公室、教师办公室各一间的半永久校舍。本校得以发展, 岑神父居功至伟。同年本校亦由原名“公民学校”改为“善导小学”。 1979年在曾桂发校长及家长的合作下,本校在A座添建两间校舍、一个水泥篮球场、围筑学校篱笆、增设通往候车亭的走廊及成立了本校的军鼓乐队。1980年初学生人数激增,学额已达饱和,董事部决定开办下午班,以解决课室不够应用之困境。1986年本校成立第一届家协及重组新董事会,谭炳来当选为首届家协主席及董事长。1988年公善校友筹委会成立, 筹委会主席为陈玉发。1991年,第一届校友会理事终告产生,主席是林猷仟。 本校获得家协的大力协助,发展善小,建一座候车亭;董事部兴建新食堂及抽水厕所。1988年由于校舍残旧加上白蚁蛀蚀,已被工务局列为危楼。董事开会议决,筹募经费来维修旧校舍,并委托一家控制虫蚁公司消灭蛀蚀校舍的白蚁。1988年四月假期,由董事部拨款建设第一阶段维修工程,使在建校计划完成之前,学生能继续使用现有校舍。有鉴于实际情况的需要,本校重建工作刻不容缓。当年成立了建校委员会,全面展开行动筹募建校基金。 吴定卫校长自1986年上任以来,积极推动校务,各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,校誉日隆,这都是校长与老师们的密切合作无间所带来的成果。善小的董事、家协及校友会无时无刻都给予善小财力及人力上的帮助,因此善小能顺利地进行必要的修葺工作,为莘莘学子们提供更佳的求学环境。善小当时已发展为一间拥有一千二百多人的大型学校,教职员有四十多位。1989年本校成立电脑班,供学生学习电脑,反应颇佳。 1991年,国会议员杨秋立先生热心教育,关怀华教,拨款扩建本校图书馆及遮荫凉蓬。这座冷气图书馆开放,让学生借阅书籍增广见闻。 同年,董事部有鉴于电脑可以辅助行政工作,便为校方购买了第一台电脑——286型系统及电脑桌,并鼓励教师多利用电脑,使校务更加完善。 1994年,拿督温新财再赠送两台486型电脑给校方,使学校在行政上及老师的工作上更加便利。1995年,新校舍大蓝图获得有关当局批准,建校委员会随即成立,如火如荼进行筹备建校工作。1996年2月,吴定卫校长荣休,教育部便委派林日文校长来善导担任校长。林校长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改革,把善导办得更加出色,他推崇“三园”的办学方针,三园即:花园——美化校园、校园——学生到校认真学习,常以母校为荣、乐园——热爱到学校来求学。 1997年,林校长被调回教育部当督学,吴德成校长被调来本校,吴校长办学经验丰富,他常为学生及老师福利着想,致力改善学习和教学环境,提高学生成绩。 1998 年,新校舍校地工程已经动工。建校基金缺乏,建校委员会无法承担建筑经费。在杨秋立州议员的协助之下,获得州政府拨款 15万令吉。学校也举行徒步筹款运动,得到州内西海岸区华小的鼎力支持,共筹得 13万余令吉。同年公善校友会也主办义卖会;建校委员会主办十大义演筹款,获得 14万余令吉。当年筹款运动频频,老师也全身投入筹款运动,大家齐心合力为善导学校的迁校工程努力。 1999年2月26日,第一期A工程承包商在工程顾问与建委会成员的见证之下,把新校舍移交给予谭炳来董事长。同月份,五年级和六年级约…